饮食文化城市文化婚嫁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民间故事戏剧文化
首页 文化饮食文化

广东中秋吃什么 美食家的选择

2017-09-12 09:44:00作者:匿名第一星座网

饮食文化

  5、猪仔饼
  中山沙溪人过中秋,有食猪仔饼、煲粥的习惯。在物资匮乏年代,贫困家庭买不起月饼,就用“糙米饼”和“猪仔饼”替代。

  褐色的“糙米饼”用黏米碎成粉末,混合片糖制成,大约1厘米厚,直径约10厘米,中间嵌一小块薄肥肉,味道甜腻。“猪仔饼”用面粉制成小猪形状,装在小猪笼里售卖,被亲切地称为“小朋友月饼”。

饮食文化

  6、田螺
  清代陈勉襄的《羊城竹枝词》中写道:“中秋佳节近如何,饼饵家家馈送多。拜罢嫦娥斟月下,芋香啖遍更香螺”。南方在中秋时气候仍温暖,不似北方已入寒秋,正是摸田螺的好季节,所以炒螺也是必不可少的美味。

  岭南民间认为,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,而中秋前后,正是田螺空怀的时候,田螺腹内没有小螺,肉质特别肥美。因此在广州地区,不少家庭在中秋节都有炒田螺的习惯。

饮食文化

  7、芋头
  粤语“芋头”与“护头”谐音,中秋节吃芋头必须一家大小一起吃,大芋头代表大人,小芋头代表小孩,一家人一起吃芋头表示合家团圆平安的意思。此外,在中秋节吃芋头,还寓意辟邪消灾。

  中秋吃芋和以芋头祭拜祖先有个俗谚,“河溪对嘴,芋仔食到畏。”银河,潮汕人称为河溪。公元1279年,蒙古贵族灭了南宋,建立元朝,对汉人统治残酷,百姓惨遭屠杀。为不忘胡人统治之苦,后人就取芋头与“胡人”谐音,以此来祭奠祖先,历代相传成风,至今犹存。

饮食文化

  8、糍
  又到一年一度中秋节,广东恩平城乡有不少家庭,除了吃月饼之外,还要做一种叫“叶包金”的糍来吃。而吃“叶包金”是当地过中秋节的另一大习俗,说是吃了“叶包金”,能常年行好运。

  “叶包金”最初叫“叶仔糍”,因打开好像个药膏,又有人戏称之为“药膏糍”;后来人们看见糍呈金黄色,好像树叶包着一块黄金,于是干脆叫“叶包金”。

展开阅读
共有2条信息2/2首页上一页12
热门推荐
姓名配对 测终生运 测事业运 合婚配对 命格精批 测终生运

综合测试

生日密码
生辰八字
称骨骨重
前世今生
生肖查询
生命灵数
黄道吉日
公历换农历
农历转公历
返回顶部